文︱陆弃
在一个王朝的金碧辉煌与石油美元编织的奢靡迷雾中,一个被全世界几乎遗忘的名字,终于画上句点。7月19日,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本·哈立德去世,终年35岁。他是沙特前王储塔拉勒王子的孙子,也曾是沙特权贵集团中最具潜力的一员。20年前的一场车祸,令这位年轻的王子陷入了漫长而无声的昏迷,而他的生命,就这样被一根管子维系了近二十载。
但这并不只是一个关于悲伤与父爱、命运与希望的私人故事。这更是一部深埋在中东权力丛林下的王室寓言,一场极权之中的温情幻影,一则王朝与家族、制度与情感激烈交错的剧本。
让我们从“沉睡王子”这个称号说起。在现代王室政治中,一个昏迷20年的王子居然持续拥有媒体版面、医疗资源、社会关注,这本身就足以构成讽刺。 当普通沙特公民在公共医疗体系中挣扎时,一位王子仅凭“可能醒来”的信念就能被维持二十年生命支持设备,这不是科技的胜利,这是权力对现实的强暴。它不是“父爱如山”的励志神话,而是王权时代对“人之尊严”的另一种拷问。
展开剩余69%阿勒瓦利德之死固然是一次家庭悲剧,但这一事件在当下的时间点发生,却不容忽视其背后的政治影子。沙特正处在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BS)强力“改革”风暴的中心,从2017年起,这位被称为“沙特王国的强人”的年轻王储主导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清洗,从高层反腐、经济重构,到宗教体制改造,整个王国被迫驶入一个急转弯的现代化进程。
在中东政治中,权力继承从来不是一场温情脉脉的接力跑,而是血与火的零和博弈。塔拉勒王子家族,曾被称为“红色王子集团”,在过去沙特王权体系中主张改革、主张更多透明与公共治理,代表着王国内部较为自由的声音。然而,这种“改革派”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全面控制中早已无声无息。今天,“沉睡王子”终于永远闭上了眼睛,或许也代表着塔拉勒系在沙特王室权力结构中彻底的终结。
媒体广泛报道中,不断强调其父亲“拒绝关闭生命支持系统”的执着,试图将这场政治剧转化为人间悲情,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叙事。我们必须看清,真正“沉睡”的不是王子,而是社会对权力结构的批判精神。一个封闭王朝中的“沉睡王子”,成了权力合法性投影的道具:他是“人性”的样本,是“慈父”的载体,是“忠诚”的象征。 他沉睡着,王室就能维持某种“家族温情”的面具。而他死去,这面具也随之碎裂,露出一个冰冷的结构性现实:任何人,无论其身份如何显赫,只要脱离了权力核心,就会沦为一场帝国剧目的背景板,甚至是摆设。
然而,王子的去世竟也成为沙特官方“统一情绪”的动员仪式。7月20日的利雅得祈祷仪式,不只是葬礼,更是一场集体忠诚秀。在一个依然奉行王室神权合一的体制中,祈祷不仅是宗教行为,更是政治宣誓。它向外界展示的是王权的延续与统一,是对异议与分裂的否定。而对于那些依然在审查、清洗、惩戒中挣扎的“非核心”王子们而言,这场仪式同样是一种警告,无论你是否活着,只要你不归顺权力的重心,你便早已“死去”。
在国际舆论对“沙特转型”的赞誉之中,这类事件往往被有意忽略。西方媒体频频称赞沙特开放女性驾车、举办电子音乐节、吸引外国投资,但在表面多彩背后,是一个政治生态高度集中化、信息控制趋于绝对、异议空间近乎窒息的现实。沉睡王子的去世,不是改革的一部分,而是清算的一部分。所谓“新沙特”,终究只是旧权力以新包装再度上演的幻觉。
沉睡王子的故事,注定不会成为迪士尼式的“王子醒来”童话。它是一部寓言,但这寓言不是写给孩子的,而是写给全世界政治观察家的警世录。王子虽死,但更大的昏睡依旧继续:那是制度的昏睡,是社会意识的昏睡,是对权力不加质疑的沉默。
发布于:江苏省郑州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