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教格局又有新动作了。
这次不是什么排名变化。
也不是招生政策调整。
而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联盟扩容。南京大学牵头的“江苏好大学”联盟正式扩容至18所高校。
但让我困惑的是...南京医科大学竟然缺席了。
这个消息刚出来的时候。
我第一反应是。
真的吗?
南医大这样的实力派居然没进?
要知道。南医大在医学领域的地位可不是开玩笑的。
全国医学院校排名常年稳居前十。
临床医学、药学等学科实力雄厚。
怎么就被排除在外了呢。
让我们先看看这18所“幸运儿”都有谁。
展开剩余82%南京大学作为牵头方。
这个没什么争议。
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这些985、211强校的入选。
也在意料之中。
但接下来的名单就有点...嗯...耐人寻味了。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这些老牌强校当然榜上有名。
江南大学凭借食品科学的优势地位。
也理所当然地占据了一席。但当我看到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也在其中时。
说实话。
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联盟的评选标准了。
不是说这些学校不好。绝对不是。江苏大学的农业工程、扬州大学的兽医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但问题是。如果按照学科实力和社会声誉来看。南医大怎么可能排不进前18?
我专门查了一下最新的学科评估数据。南京医科大学有4个A类学科。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更是A+学科。在全国都是顶尖水平。这样的实力。真的不如某些只有1-2个B+学科的高校吗?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高校联盟的组建标准到底是什么?是纯粹的学术实力排名?还是综合考虑了地域分布、学科互补性?亦或是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考量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
这18所高校确实覆盖了江苏省的主要城市。
南京占了大头。
苏州、无锡、徐州、扬州等地也都有代表。这种布局很明显考虑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但这样一来。
南医大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医科院校。
可能在“综合性发展”这个维度上就吃亏了。
不过话说回来。医学教育的特殊性确实让医科大学在很多综合性评价中处于劣势。医学学科设置相对单一。但专业性极强。这就像是用游泳的标准去评价登山运动员一样。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联盟的合作内容。
主要包括学分互认、师资共享、科研协作、学生交流等方面。
从这个角度看。
医科大学确实在某些合作领域存在局限性。
比如学分互认。
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其他专业差异巨大。
很难实现真正的互通。
但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医科大学因为专业特殊性而被排除在外。
那么艺术类、体育类、政法类等特色院校是不是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这种“大而全”的联盟模式。
是否真的有利于江苏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
这个问题可能更加现实。选择医学专业的孩子。
往往更看重的是学校的医学教育质量和附属医院资源。
而不是能否和其他学校进行学分互换。
南医大的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全国都有很高的声誉。这种实用价值可能比联盟身份更重要。
我觉得这件事反映了当前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我们究竟是要追求“大而全”的综合发展。
还是要保护和发展“专而精”的特色优势?
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强省。
拥有各种类型的优秀高校。如何在联盟建设中平衡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
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南医大的“缺席”未必是坏事。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与国内外顶尖医学院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可能比加入一个综合性联盟更有价值。毕竟。医学教育有自己的规律和标准。
展望未来。
我认为江苏的高等教育发展应该走多元化路径。既要有这样的综合性联盟促进资源共享。
也要为专业特色院校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合作机会。南医大今天的“缺席”。
或许正提醒我们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如何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保持教育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这个答案。
可能比联盟名单本身更重要。
发布于:江苏省郑州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