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广告宣传单,看到各种培训班、早教中心的招生简章,上面写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的家长从怀孕初期就开始进行各种胎教,等孩子出生了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各种早教,早教中心也成了很多家长的首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这些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呢?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呢?家长可能并没有完全考虑过。
但是有的孩子家长可能会说,我不敢让孩子放任自由,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自己家的孩子不努力,我们家孩子会被别人家的孩子远远的甩在后面,怎么和别人竞争呢?
包括我自己曾经都有这样的担心,总想让孩子多学一点,但有些时候孩子并非自愿,虽然去学了,可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还会出现亲子摩擦。
到我看到了李子勋老师在《读懂孩子》这本书中写道的: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允许孩子以他独特自在的方式长大。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终于醒悟过来,尊重孩子的成长的规律,让孩子自然长大。未尝不是一种大智慧。
《读懂孩子》这本书,李子勋老师用家庭治疗师的角度来剖析父母在育儿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而且给父母的对策中没有对父母的指责的言语,他就像一位老师循循善诱,对父母做出正向引导,轻松解决问题之后,还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01教育之前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李子勋老师说: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是教育能够达成的前提。
如果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好,孩子对你说的话是相信的,愿意听你说。而他有不同的想法时,也敢于向你表达。
而如果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不好,孩子对你说的话是抵触的,即使表面上听你的了,但是内心却不认同,即使你给孩子再好的教育,也难以发挥作用。
我儿子班上有一个同学,看着很乖,学习成绩一般,但时不时就在班上干出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如有一次和同学在走廊上玩,他们的教室在二楼,他去挑战跨栏杆,结果却从栏杆上翻下去了,幸好问题不大,只是扭到了脚。
还有一次,在上生物课时,和同学一起打扑克,被老师发现后在班上罚站。
这种事情总是不断。后来老师进行了家访,原来他的父母离婚了,现在给他找了一个继母。他的父亲工作很忙,大部分时间不在家,而他和继母的关系不好,他就经常要做点“惊心动魄”的大事,引起父亲的关注。
就像李子勋老师说的:良好的关系是一种家的氛围、家的感觉,这里充满着安全、信任、亲密与依恋,大家独立而平等。
02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
很多家长一边希望孩子能够像孩子那样长大,一面又忍不住担心孩子竞争不过别人,“拔苗助长”。
1996年,一个13岁少年“魏永康”,以602分的分数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轰动全国,他被誉为“东方神童”。
与同龄人相比,他可谓是天才:
1岁多开始识字,2岁就能掌握一千多个汉字,4岁已经自学完初中课程,8岁跳级考进县重点中学……
大学四年,魏永康以全校总分第二的成绩毕业,顺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这中间倾注了他母亲的大量心血,在他17岁之前,他母亲一直陪读,他除了读书外,其他的事情都由母亲替他操劳。
因为怕影响学习,他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也没有朋友。
进入中科院后,因为母亲不能再陪他一起,他的生活“失控”了:
因为不知道时间,上课常常迟到、吃饭总是慢吞吞地。
因为没有人提醒,天热不知脱衣,天冷不懂添衣,房间也不知道如何收拾,堆得乱七八糟……
他甚至不记得考试,不记得写论文,更不会与同学交流、与导师零沟通,因为学业达不到要求,他最终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失去了攻读博士的机会。
20岁那年,他被劝退回家,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就是这样一位熠熠闪光的神童,却在最好的年纪因为生活自理能力而“陨落”。
就像李子勋老师说的:一个蓓蕾被强行地掰开,所见的色彩虽然迷人却是昙花一现,而自然开放的花朵才可能维持长久的芬芳与娇艳。
03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可见,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
我记得之前有记者采访过诺贝尔获奖者,问他哪个老师对你的影响最大,他的回答是幼儿园老师教会了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但很多家长却过于重视孩子是否学会了某些知识和技能。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家长问老师:“老师,今天你们学7的分解吧?孩子回来就只会两种,其他的都不会了?我朋友的孩子和她一样大,都学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视频中,孩子趴在桌子上哭泣,老师在旁边一脸无奈,一边对家长说:“不要急,慢慢来,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是不错的。”可家长一脸焦虑地说:“我能不急嘛?”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还习惯培养开始。”
《读懂孩子》这本书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读懂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轻松拥有良好的心智,亲子关系更加舒适和谐,如果你正在为教育孩子而发愁,那不妨来读一读这本书。
校对 庄武
郑州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